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女地理学家杨纫章教授-上篇

女地理学家杨纫章教授-上篇
地理网 来源|2017-03-02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学家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女地理学家杨纫章教授

杨纫章教授是我国地理学界优秀的女教授、女科学家。芜湖县保沙乡胡家湾人,1919年8月出生于当涂。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1947年回到南京大学(前中央大学)工作,历任地理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兼自然地理教研室主任,并被选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期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先后发表论文、专著六十余篇,一百余万字,堪称我国地理学界之女中一杰。

求学不忘救国

“一二·九”学生运动时,她在南京女了中学读书,受进步学生影响,积极参加集会游行,进行抵制日货等爱国宣传活动。抗日战争开始时,她高中毕业,考入中央大学地理系,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只身赴四川重庆入学。由于她学习成绩优秀,获得了奖学金。她的毕业论文《重庆西郊小区域地理研究》,在1941年《地理学报》上发表。她在求学之余,还参加“中苏问题研究会”、“救亡工作团”、“救亡歌咏队”、“嘉陵合唱团”等学生团体,走上街头宣传抗日。那时,日军飞机经常去重庆狂轰滥炸,她却不顾个人安危,到被炸现场灭火救灾,还义务担任民众夜校教员,热心普及民众文化。1940年,在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庆,不怕反动势力的打击,毅然在学校墙报上发表《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创始人——蔡特金》一文,热情歌颂妇女解放运动。

1941年,杨纫章大学毕业后,与同班同学胡豁咸结婚,同赴新疆工作,她担任新疆女子学院讲师。不久,新疆军阀盛世才对革命群众进行血腥镇压,胡豁咸被捕入狱。这时,他们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了。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她经受了精神、经济、生活上的折磨,直至1944年冬,经多方营救,胡豁咸才出狱。他们夫妇随即携子离开新疆。抗日胜利,他们回到阔别八年的故乡。1947年她应母校之聘,回到南京中央大学地理系(解放后,中央大学改为南京大学)任教。

教学科研的尖兵

新中国成立后,杨纫章把全部精力贯注于教学和科研事业。她重视野外实际考察,足迹几乎遍及全国。结合实际教学,治学严谨。先后讲授过“气象学”、“气候学”、“中国自然地理”、“水文学”等多门课程,并指导研究生。她还重视教材编写工作,每讲一次总要在讲稿上补充一次,精益求精。在她与任美锷教授等合著的《中国自然地理纲要》(197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一书中,对我国西北区的区域界线划分,有独到的见解,为地理学界所重视,已出版的教材还有她主编的《普通水文学》。1958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创办了水文专业,杨纫章是负责人之一,在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中,在培养水文专业人才的教学工作中,她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她讲求教学方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主张学生要有坚实理论基础,要有较宽阔的知识面,要有独立思考和野外工作能力,要有创新精神。她非常熟悉国内外有关地理科学的文献,掌握科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向。编写的讲义,内容丰富,文笔简炼而流畅。在讲课中,对祖国、对教育事业、对青年学生,倾注高度的热情。经常带领学生到野外实习和考察,她常说:“地理科学大厦的建筑材料在大自然,如何取材,选用这些原始建筑材料,关键在于我们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她的野外考察工作,首先注意内容广博,在广博中求精深,从精深中选材取用,在理论上不拘泥于陈说,方法上更力求创新。教授课程不但传授知识与理论,而且濡染学生以无形的神韵,贯注着对伟大祖国山川、人民和地理事业深忱的挚爱,以及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事业心。当前奋斗在各地的五十年代、六十年代的毕业生,无不怀念他们所尊敬的师长。每当语及严师风范,竟至垂涕。她对学生的教诲,始终激荡着他们的心。

在教学工作之外,杨纫章还非常热心科学普及工作。1950年,她与在南京的一些地理工作者发起出版《地理知识》刊物。她担任主编,并先后为这份刊物写过 25篇有份量的文章。还编著了五本地理通俗读物:《气候漫谈》、《从寒极到南国——中国的气候》(1954年均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怎样观察天气和认识气候》(195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长江》、《柴达木盆地》(1964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此外,她还与同行合作,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小学地理教科书。参加过《辞海》的编写工作,负责一部分词目的修改和定稿。她多次为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撰写地理科学知识讲稿,并为《十万个为什么》丛书编写过条目。还为《新华日报》、香港《大公报》撰写过十多篇介绍祖国大好河山的科普文章。由于她热心科普事来业,被选为江苏省科学普及积极分子,出席1956 年全国第一次科学普及积极分子代表大会,并被选入大会主席团。在大会上,她作了《我是怎样写作科普读物的》的发言,受到热烈欢迎。大会闭幕时,受到主席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杨纫章在从事教学和科普工作的同时,十分重视地理科学研究工作,成果是丰硕的。1950年,她写有《东北之气候》(载《地理学报》第16卷),受到苏联科学院院士柯夫达的称赞,并引用在他的著作之中。


【女地理学家杨纫章教授-上篇】相关文章:

地理环境:北纬60度的极昼

高考地理命题内容探析

中国人口地理学创始人——胡焕庸

高考地理六大答题技巧

地理学家——许世远

德科学家发现火星存在液态水新证据

中国区域地理考纲及知识点

自然地理学家——陈述彭

高中地理学科的能力训练

09高考地理:地图是必考知识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