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八年级-中国黄河

八年级-中国黄河
地理网 来源|2017-03-14 发表|教学分类:说课稿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中国黄河

要点:①中国第二长河;②上游的水能和灌溉;③中游的水土流失;④下游的“地上河”。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哺育了炎黄子孙,孕育了中华文化。我们研究世界的古代文明发现,四大文明古国,都发源于温带和亚热带的河流中下游地区,那里充足的光照、有深厚的土层、肥沃的土壤、丰富的灌溉用水等,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核心地区就是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之所以不说第二大河,是因为仅有长度它排到了我国河流的第二,其水量只有长江的二十分之一,珠江的八分之一,世界还逊色于松花江。黄河的长度约5500千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北坡,上源为约古宗列曲,流经了青、川、甘、宁、蒙、陕、晋、豫、鲁九省区,注入渤海。黄河流成大大的“几”字是因为它在许多地方都遇到了山脉的阻挡。从源头向东在四川松潘高原扭头往北,在祁连山脉又扭头向东,一跃从青藏高原下落到内蒙古高原上,然后向北一路到了阴山脚下,顺着阴山山麓向东,在山西的西边遇到吕梁山再转向南,在陕西南部遇到了秦岭,沿秦岭山麓向东出黄土高原下落到华北平原,在华北平原上河南兰考附近还拐了一个大弯,那是在1855年黄河的大改道,桀骜不驯的黄河扭头北入渤海,留下向东入黄海的废黄河。传说历经沧桑的母亲河——黄河有九十九道弯。黄河流经了四个地形区,即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内蒙古河口以上为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把这定为上游;黄土高原为中游,即从河口到孟津;华北平原为下游,即从孟津到人海口。

上游的黄河主要流经季风区的西北部,临近非季风区,降水量不多,上游中有青藏高原上大量的高山冰雪融水,总体水量较大。黄河流到青海甘肃交界地带时,即从青藏高原下落到内蒙古高原段,落差较大,这里有密集的水能梯级开发,位于青海省的龙羊峡是黄河上最大的水电站,号称“黄河第一坝”,位于甘肃省的刘家峡水电站是我国在黄河上建设的第一座百万千瓦水电站。从青藏高原上奔腾而下的黄河到了宁夏和内蒙古的河套,为当地塑造出了两个土层深厚的平原,再加上便利的黄河灌溉水源,早在两千多年前,当地人们就揭开了引水灌溉的历史,如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被称做“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商品粮基地。

上游的黄河目前存在着凌汛现象,主要是兰州到河套段,这一段黄河从低纬流向高纬,在结冰和融冰时,上游冰块无路可走的冰块阻塞河道而引发水灾的情况,这就是凌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下游的山东段。

上游近年来,还出现了荒漠化加剧的现象,其中有自然的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有降水量减少,全球气温变暖等原因,人为原因有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原因。

过了内蒙古高原后,进入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是由支离破碎、土层深厚的黄土所覆盖,由于黄土高原植被遭到破坏,每当7、8月份暴雨期来到的时候,大量的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变成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在中游,黄河有几十条支流汇入,这其中陕西的渭河和山西的汾河是中游两条最大的支流。暴雨时的黄河水就像我们早晨喝的玉米粥,在河里缓缓地流淌,水沙比例最高能达到1:1。滚滚的黄河带走的不仅仅是黄土高原上的土,还有那里的肥。一位外国朋友惊讶地说:黄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不是微血管出血,而是主动脉破裂。悲壮的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它也造就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流过黄土高原的黄河进入到华北平原,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变慢,大量的泥沙沉积于河底,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了“地上河”。我们看看开封附近的“地上河”,开封是我国的古都,历史上是人们稠密区,黄河却在这里经常泛滥。为了威慑住桀骜不驯的河神,在开封的黄河边建了又高又大的大铁塔来镇住河神,居高临下的铁塔没有镇住河神,倒是看着黄河一天天长高。如今的黄河比两岸高出几米到十几米。

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能靠人工修建的黄河大堤来约束,一遇暴雨,河水猛涨,两岸的河堤随时有决口的危险。我们可以想想,每到汛期,即河流涨水的时候,从头顶流过的黄河,无时为刻不在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晚上能睡上觉吗?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的2500多年间,黄河决堤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次决口,百年一次大的改道,每次灾难都夺去了千万人的生命,流离失所者不计其数。1938年黄河改道,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人。千百年来,黄河就在华北平原上,往北泛滥到天津的海河,往南泛滥到扬州的长江附近,我们的母亲,发疯的母亲在华北平原上南北肆虐。如今我们看到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多么的平坦,土层多么的湿,可谁知道这是多少失灵涂炭换来的?

要治理黄河,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加固黄河大堤。但要根治黄河,需究其根源,解决大量泥沙的沉积,所以,治黄的关键是治沙。黄河泥沙90%来自中游,因此,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是治黄之本,采取的途径是植树种草,绿化大地。如果有那么一天,黄河的水变得清澈了,黄河就不会再华北平原上沉积泥沙,反而会将地上河河床上的泥沙冲走,地上河就自然变成地面河,甚至地下河了。治理黄河的泥沙,并非一日之功,要防洪和治沙并举,修建水库也是治黄的重要手段,如今,在河南修建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不淤,并能提高黄河的防洪能力,还具有发电、灌溉综合效益。

有人说,沙是好东西,可以卖钱嘛。的确,沙作为建筑材料可以当做商品出售,但价格不高,一吨能卖一二十元,但问题是,沙太多了,谁消受得起。黄河向下游输入的泥沙每年有16亿吨,全国人们每人都可得一吨多,如果报它筑成高宽各一米的沙堤,其长度是月地距离的3倍。

在治理黄河这个问题上,我也看到了一些很特别的措施。措施一,让下游的地上河改道,抛弃原来的地上河,重回废黄河,来一次长痛不如短痛。措施二,从兰州附近引黄河水入渭河,抛弃宁夏、河套等一些小利益,来保障华北平原的大利益,让黄河不再经过大片的黄土高原,黄河就会很快变清。这些措施非常大胆,也很独到,但需要科学的论证,看是否可行。

到现在黄河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水污染和断流。黄河水水量不大,十分宝贵,但一些人却不顾这个严峻的形势,为了自己小集团的利益,大量排污,污染黄河水。再说说断流的问题,1997年,黄河出现了226天的断流,创历史记录,奔腾的黄河居然没有水了,摆渡的船工也放了假了,渡河的人们直接就走过去了,这让人怎么也笑不起来。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黄河用水无节制造成的。1999年以后,国家黄河水利委员会统一调配黄河水,严禁个人和集体私自使用黄河水,使黄河的水得到了统一的管理和调度,从此,黄河实现了全年不断流。

【八年级-中国黄河】相关文章:

最常见的几种岩石

八年级地理第八、九单元测试题

美国的教育

八年级黄河地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

最新八年级地理暑假作业

中国城市的环境污染

中国的纺织工业

八年级上册《黄河的治理》教学总结与反思范例

人口年龄构成

最新地理备课资料
热门地理备课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备课资料
学科中心
中网建材 中网化工 中网机械 牛涂网 中网体坛 中网生活 中网沥青 中网涂料 中网机器人 中网塑料 中网橡胶 中网玻璃 美美日记 中网资讯 广东熊猫网 读后感 读后感问答 读书笔记 胎教大全 汉语字典 成语大全 造句大全 组词查询 近义词 反义词 故事大全 英语单词 英语近义词反义词 英语例句大全 英语缩写大全 知识问答 三字经 数字大小写转换 邮编查询 脑筋急转弯 歇后语 百家姓 怀孕周期表 古诗词 对联大全 新华字典 汉语词典 成语大全 二十四节气 古诗词大全 中国古典 作文范文参考 范文 名言 版报 文档 诗词 奥数 图书 问答 高考 中考 小考 考研 留学 自考 志愿 大学 星座 笑话 语文 数学 英语 地理